11月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主办,国家开放大学协办的“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平行论坛之“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公平”在杭州召开。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出席会议。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主持开幕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王日春,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执行局主任拉赫玛·诺艾米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日春指出,在当下数字技术重塑高等教育的时代变革中,要推动普惠式发展,使数字技术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加速器,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让优质资源广泛覆盖中西部及农村地区;要强化创新应用,秉持“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理念,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使其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倍增器;要深化对外开放,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让全球协作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联通器,携手构建更为开放、包容、公平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王启明表示,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它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深刻的教育范式变革,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优质资源惠及每个角落。国家开放大学通过构建“四平台一支撑”的终身教育网络,致力于打造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方案,推动实现从“有学上”的机会公平,向“学得好”“能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公平迈进。
拉赫玛·诺艾米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关注数字鸿沟问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工具消除接入壁垒并建设包容性数字课堂。同时倡导全球教育领导者加强开放对话与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技术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有效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赵鹏,沙特苏欧德国王大学副校长纳赛尔·达格里,郑州大学副校长王海杰,开普敦大学校长顾问妙图·拉扎克等9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以及数智赋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公平等内容分别作主旨报告。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主持主旨报告。
赵鹏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坚守与重塑”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高等教育形态,推动知识获取方式从“单向灌输”转向“精准滴灌”,教与学关系从“权威传授”转向“思维激发”,并促使学科专业壁垒加速融通,人才能力图谱向高阶认知、人机协作与伦理判断等核心维度迁移。
纳赛尔·达格里以“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回顾了沙特苏欧德国王大学作为沙特国家引擎的卓越贡献,并阐述了由三大目标引领的发展路径:推进量子计算等前沿基础研究,通过一流学术项目与交流建设人才资本,以及确保AI在健康、能源等领域产生真实的社会影响力,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王海杰以“基于人工智能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下“巨型大学”规模化培养与因材施教的矛盾,郑州大学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破解资源约束与“一刀切”困境,助力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
妙图·拉扎克以“大学在建设世界教育中心中的角色与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开普敦大学“2030愿景”核心框架,提出以可持续性、卓越性、转型性为支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弥合教育鸿沟,在教育创新、科研深耕及社会引领方面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副校长李兆丰以“智启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江南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范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需围绕“变革教学范式、重构教学空间、重塑价值体系”三大方向,实现技术赋能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
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大学联盟董事会副主席玛格丽特·谢尔以“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公平”为题作主旨报告。她强调,实现公平驱动的人工智能需多方努力,包括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公平可负担的资源与全面培训,制定透明伦理指南并营造适应变革的文化,以及加强机构间合作共享框架与经验。
广西大学副校长赵双良以“跨越数智鸿沟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面对基础设施、数智素养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鸿沟挑战,需加强数智育人环境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与精准帮扶,提升教师数智素养,拓展AI教育场景应用,并通过全球高校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资源生态。
万隆理工学院校长塔塔奇普塔·迪尔甘塔拉以“构建包容性数字未来:高等教育公平的技术路径与社会责任”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数字转型在提升高等教育效率与可达性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不平等。推进公平的数字化教育,必须从接入、能力、内容与治理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巴林阿拉利亚大学校长曼苏·阿拉利以“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必须正视数字转型过程中基础设施、数字素养等挑战,注重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衔接,确保技术发展惠及所有学习者,推动构建更加包容、普惠的高等教育未来。
在圆桌对话环节,浙江开放大学校长王正东,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高丽大学常务副校长郑顺英,纽卡斯尔大学东南亚校区校长黄茂凌,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副校长萨勒姆·本·哈姆乌德·阿尔·哈鲁西等5位嘉宾围绕主题进行圆桌讨论。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范贤睿主持圆桌对话。
本次论坛聚焦数智赋能,以“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公平”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实质公平,进而构建多方协力的健康教育生态。与会专家与学者围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结果公平、如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与创造力,以及政府、高校与企业如何协同构建公平教育生态展开了建设性讨论。
在论坛成果展上,国家开放大学展示了“数智赋能终身教育泛在可及”的实践成果以及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未来教师精神内核的“六个坚守”和能力素养的“六大突破”,同时,沉浸式展示了未来教师与数智分身“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