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召开。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智库负责人蔡三发研究员在会上发布了“同济大学-中国知网STEM教育大模型”。
同济大学-中国知网STEM教育大模型融合STEM教育理念与人工智能技术,由同济大学与中国知网合作开发,依托中国知网海量学科向量知识库与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教育案例,深度整合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知识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以跨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为核心,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打造高效、开放、可进化的智慧教育生态,推动“教育+AI”在STEM教育场景应用与深度耦合,为教育教学创新、STEM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STEM教育大模型作为中小学生STEM学习的AI助手,提供智能问答、选题推荐、标题打磨、研究构建等应用场景。支持学生以对话形式开始学术探索,从广泛兴趣点聚焦具体研究问题,从关键词聚焦到研究方向,辅助生成一份完整的选题报告。智能问答过程中的回复支持溯源,最大程度避免AI幻觉。模型也提供学科适配性分析、优化论证证明及写作方向建议等,辅助学生梳理学术发展脉络,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快速生成文献综述及成果报告。
STEM教育大模型作为教师STEM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的AI辅佐,提供科学研究、智能备课、出题组卷、投稿分析等应用场景。模型可支持教师个性化需求给出跨学科方向和实际的教学设计指导参考,同时面向教师科学研究提供文章研读、专题探究、研究态势分析、在线翻译等功能,全流程赋能教师成长与科研创新。
STEM教育大模型提供“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全面衡量各国或地区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领域教育的发展水平。该指数不仅关注个体学习成果,还兼顾教育机构的资源投入与教育过程,同时深入考察国家层面STEM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STEM教育大模型已经通过内部测试。在技术性能方面,专业术语识别准确率达98%以上,较通用大模型提升超30%;论文关键信息(问题、方法、结果、结论)抽取准确率突破90%,为学术研究提供高效数据支撑。在教学科研实践方面,辅助文献综述报告效率提升超40%,科研效率整体提升75%,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相关性达50%,智能答疑系统有效解答率超75%,全方位推动STEM教育质量升级。近期,该模型将部署在同济大学的服务器上进一步开展外部测试与应用,未来将持续更新迭代与不断完善。
(来源:同济高教研究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