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权威专家汉斯·德维(Hans de Wit)特接受《世界教育新闻与评论》(World Education News & Reviews, WENR)专访,基于数十年研究与实践经验,剖析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型路径,核心观点如下:
一、国际生流动格局重构
北半球发达国家陷入政策困境:英国、加拿大等国因反移民情绪与住宿短缺推行本地生优先政策,而土耳其、越南等南半球国家正积极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流动模式呈现“南南循环”新特征,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凭借性价比优势吸引区域生源。私立教育机构展现更强适应性,如非洲Honoris联合大学通过跨国布局抢占先机。
二、政策矛盾与人才争夺战
传统英语国家主导地位遭受冲击,中国本土留学质量提升政策成效显著,本科教育区域化与研究生流动全球化并存。美国政府H-1B签证政策暴露根本矛盾——限制国际生与引进高技能劳动力的两难抉择。德维特预警:未来五年北半球国家或将强化内向政策,加剧学术自由危机。
三、技术垄断与学术自主权博弈
微软、谷歌及中国科技巨头主导教育技术生态,商业逻辑与学术价值冲突加剧。德维特指出关键风险:若学术社群无法建立自主数字平台,高等教育可能沦为科技公司附属品。尽管慕课等工具促进教育普及,但数字鸿沟可能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公平性层级分化加剧
常春藤联盟等顶尖学府凭借资源优势维持全球招生,但中下层公立院校及美国小型私立机构陷入生存危机——人口结构变化迫使这些学校依赖高学费模式,实质排斥低收入及移民背景学生。这种“哑铃型”分化正在侵蚀高等教育普惠价值。
五、微证书革命冲击传统模式
企业定制课程需求催生教育市场新业态,私立营利机构主导短期技能培训赛道。拉美地区私立高校在校生占比已超50%,中东、亚洲等地快速跟进。德维特警示市场驱动模式三大风险:人文社科边缘化、教育质量监管缺失、文凭通货膨胀。
六、学术实践鸿沟威胁全球治理
荷兰等国的“创新悖论”暴露根本矛盾——政府削减科研投入却期待企业主导创新。德维特强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亟需学界、政界、产业界协同,建议建立跨国知识网络,重构“研究-实践-政策”价值链条。
汉斯·德维特现任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杰出研究员,曾任欧洲国际教育协会主席、《国际高等教育》联合主编,主导多项跨国教育研究项目,著有21部权威著作,被公认为该领域奠基性学者。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先驱,德维特毕生致力于构建批判性学术共同体,其创立的《国际教育研究杂志》等平台培育新生代学者。面对未来十年,他呼吁学界坚守三项原则:维护学术自主性、平衡市场与公益价值、重建全球协作网络。
(来源:《世界教育新闻与评论(World Education News & Reviews)》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