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召开“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关键问题研究”专题研讨暨课题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4-11-19作者:浏览次数:11

117日,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关键问题研究”专题研讨暨课题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瞿振元,课题负责人、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学咨委副主任张炜,副会长邬大光,副秘书长郝清杰,学咨委委员眭依凡、宣勇、卢晓中、李立国,学会常务理事胡建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羽,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蒋凯,秘书处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王者鹤,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会议。郝清杰、高晓杰分别主持会议。

在专家报告环节,张炜、邬大光、眭依凡、宣勇、卢晓中分别作了题为“高校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思考”“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高校分类的视角”“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关键问题的制度理性分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的高等教育治理变革”“超越领地:学科交叉融合的治理路向”的专题报告。在课题研讨环节,各子课题组报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与高等教育治理”“科教融汇与高校治理”“人才计划实施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治理”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瞿振元表示,中国大学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为更好地适应“到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大学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需要调整优化,提高效能,关键是激发办学活力;要反对形式主义等给教学、科研、育人带来的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从而提高学校的育人效能,解放学校的学术生产力。大学的分类要以人才培养为基本点,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为基本办学定位,区分综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注重整体性和功能性,宜粗不宜细;要分类设置评价标准,设置标准是为了促进学校提高质量,而不是为着学校升格;可以考虑让学生流动起来而不是让学校奔升格。在学科交叉及交叉学科建设的问题上,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资金为保障,推动学科交叉、协同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不轻言产生了什么交叉学科,因为某一个新学科的产生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还是要符合学术共同体的一般规则。

与会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专家们认为,不同类型高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路径不同,要分类指导,因校制宜。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独特性,要及时发掘总结行业特色高校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和有效经验。要围绕人才强国建设目标,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关注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建设问题。要鼓励原始创新,针对长期性、艰巨性、风险大的基础研究,建立保护支持机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有效路径。

管培俊在总结时指出,专家围绕高等教育治理的关键问题开展研讨,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和咨询意见。各子课题组研究稳步推进,产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孵化衍生出了新的研究选题。在后续研究推进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解与认识。要进一步聚焦高等教育治理领域若干重点和关键问题,深刻理解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正确把握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引才聚才与评价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等问题,持续深化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思路,力争产出高质量成果,助力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